Search

有些事情,實在不吐不快。

今天看到陸委會新聞稿,表示駐港辦事處將自明天(6/2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有些事情,實在不吐不快。

今天看到陸委會新聞稿,表示駐港辦事處將自明天(6/21)起調整業務方式。

雖然陸委會新聞稿沒寫明「撤館」,但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已在臉書上寫下駐港人員將全數撤回。

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話,其實這不就是我多次在臉書及文章中的呼籲嗎?

我最大的擔憂,就是駐港人員的安全。在香港國安惡法的陰影下,在最糟的情形之下,我們沒有辦法營救任何一個被無故拘捕的駐港同仁。

如同李明哲,如同鄭文傑,如同加拿大外交官。這些都殷鑑不遠。駐港同仁多待一天,都是風險。

總算,陸委會決定撤館。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,也算是回應了時代力量從去年開始多次提出的呼籲。

這些駐港同仁很辛苦,每天冒著被捕的風險。總算,他們能夠平安回到台灣。

從去年七月份開始,我多次公開呼籲陸委會思考評估駐港辦事處撤館機制,時代力量也多次呼籲。當時,許多人公開或私下澆冷水或冷嘲熱諷,只因為這是一個「時代力量的提案」。

如今,陸委會的做法,證明了我們當初的顧慮是對的。

辛苦了,這些駐港的同仁。

Welcome home.

接下來的台港關係,在我看來,會逐漸「去港化」,而走向「外交化」。

意思是,香港不再是一個「介於中國及外國之間的香港」,台灣看待香港的角度,會逐漸變成「一個對台灣不友善的外國(中國)裡的城市」。

依照兩岸目前的情勢,我們不可能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設立駐外館處。除了政治上的因素之外,還有現實上的資安考量及員眷安全考量等。

別的不說,在中國設立外館,首先就得克服電報電訊系統的保密性。而我們能確保駐香港辦事處的資安,完全不受中國big brother在暗黑中監控嗎?這包括辦公室的電務系統,以及駐港同仁的私人手機及電郵。

所以,台灣的對港關係,會逐漸變成「外交化」。意思就是,當前的政治條件,我們很難在中國的任一城市設立駐外館處。而香港,就是中國的一個城市。

儘管這是令人悲傷的現實。

我在2020/7/23 《名家論壇》專欄中,曾經評論當時中美的外交戰,當時討論的背景是中國及美國各自關掉休士頓及成都的總領事館。

在這篇文章的最後,我問了一個問題:

「我們的駐港辦事處,在八成的一級主管派不過去的情形下,在戰時還能發揮作用嗎?」

當時美中兩國相互撤館的外交戰,某個程度上也是目前香港及澳門宣布暫停運作在台辦事處的背景。

從一個更大的圖像來看台港關係或兩岸關係,未來有一天,台灣政府也得思考進行組織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,將「陸委會及僑委會」放在「外交部」底下,以「外交途徑」來處理「兩岸關係」。

當然,這是高度政治性的舉措,國內不同政治勢力也會有不同的看法,更別說中共的反彈。

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2047年( 1997年+50年),歐美民主陣營對於處理香港議題的決心恐怕會越來越低。日前香港蘋果日報總部遭到港警大規模搜索,並未見到美方大動作的回應,令人遺憾。

名家論壇專欄:
https://www.nownews.com/news/5036093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時代力量國際中心主任 台南一中 台大政治系 清大中國研究碩士 英國牛津大學外交官培訓專班 前台灣職業外交官 曾派駐洛杉磯與帛琉 著有【我在外交部工作】
View all posts